找到相关内容400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第三届“法门之光”福慧营见闻录之三

    《无常 觉悟 慈悲 奉献》讲座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、佛教研究所所长吴言生教授讲座 学员们认真听课 讲座现场 感受佛法 慈悲的泪水 讲座现场 《业果法则》讲座 法门寺佛学院果清法师讲课 ...地生活、工作,如何在奉献中成就自己。   下午2时30分的《业果法则》讲座由佛学院果清法师向学员们主讲。法师从不同角度来举例说明生命都的无限、业果法则和业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,并且警醒大家在...

    佚名

    |福慧营|法门之光|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7/09171126692.html
  • 敬畏

    ”,只有对大自然怀着敬畏之心,与之和谐相处,人类自身才能得以生存发展。  人的敬畏态度不应仅仅是对大自然,对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法则也该如此。明太祖朱元璋曾问诸位大臣:“天下何人快活?”群臣中有的说功成名就者快活,有的说金榜题名者快活,还有的说富甲天下者快活。这时,有位名叫万纲的大臣回答道:“畏法度者快活!”此言一出,众目愕然,朱元璋却大悦,连夸其见解“甚独”。所谓“法度”,就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法则...

    大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4462335.html
  • 佛使比丘答:证阿罗汉容易吗?

    ;,他就不是追随佛陀的人。佛陀的原则是“缘起法则”,如果我们正确地遵行缘起法则,成为阿罗汉(arahant)是容易的,如果我们违反了缘起法则,想成为阿罗汉就会极端困难。 ...

    佛使比丘

    一问一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284011224.html
  • 问:具有神通就能万事通吗?

    佛教不否认神通,但却也不标榜神通,因为神通抵不过业力,神通不是究竟的解脱之道。一个人如果造作了罪业,即使有神通,也不能免于因果业报的法则。所谓“假使百千劫,所作业不亡,因缘会遇时,果报还自受”。 以前释迦族因轻视、侮辱琉璃王子,而遭到灭族的恶运,虽然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运用神通欲解救释迦族人,但被拯救出来的人,最后仍然化为血水,这就是业力胜过神通的最佳证明。所以不要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60677716.html
  • 花无心招蝶 蝶无心寻花《道德经》

    恐怕不够。是宿命吗?说成是宿命也不尽然。   那么,到底是什么呢?全都是因缘法则。是在最初有的因上缘起了作用的结果。结果并不以结果而终,它又成为因,再加上某种缘又出来新的结果。因缘结果,循环往复。在佛教里,这就叫作因缘法则。   比方说这里有一粒豆子的种子,这是因。耕田、播种、浇水、施肥,这是缘。发芽结子,则是果。缘的作用情况如何对果有极大影响。即便是恶因,加以良缘也可得善果,反之良因加恶缘也会...

    细川景一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33386226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什么是"因果相续"?

      赵朴初答:因缘所生的一切法,固然是生灭无常的,而又是相续不断的,如流水一般,前前逝去,后后生起,因因果果,没有间断,这是就竖的方面来说的。从横的方面看,因果的品类有种种无量的差别。种种品类差别的因果关系固然错综复杂,但其间又有井然的法则,一丝不乱。一类的因产生一类的果,如善因得善果,因与果相符,果与因相顺;一类的因不能生另一类的果,如种瓜只能得瓜,不能得豆。佛教认为因果的法则是决定的,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395910695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坐禅与静坐有何不同?

    出世法有含概世间法,世间法未必含概出世法,但出世法不离世间法,离世间法则出世法不可得,何以故?世间法觉悟即是出世间法,出世法不能觉悟,出世法则是世间法。   坐禅与静坐亦复如是,那么,什么叫做坐禅呢?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531012372.html
  • 问:什么是“因果相续”?

    因缘所生的一切法,固然是生灭无常的,而又是相续不断的,如流水一般,前前逝去,后后生起,因因果果,没有间断,这是就竖的方面来说的。从横的方面看,因果的品类有种种无量的差别。种种品类差别的因果关系固然错综复杂,但其间又有井然的法则,一丝不乱。一类的因产生一类的果,如善因得善果,因与果相符,果与因相顺;一类的因不能生另一类的果,如种瓜只能得瓜,不能得豆。佛教认为因果的法则是决定的,虽三世(过去、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21045985182.html
  • 伦理学中的形式与实质

    获得普遍性品格的前提。   以形式化为条件之一的普遍性,构成了道德原则的基本规定。康德已注意到这一点,在其伦理学著作中,他反复地强调:“仅仅根据这样的准则行动,这种准则同时可以成为普遍的法则(...离不开普遍性的向度。康德在谈到道德自律时,便强调了意志的自我决定与遵循普遍法则之间的一致性。[2]这种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评价标准,同时又是社会道德秩序所以可能的前提。当个体仅仅以各自的偏好为选择和评价的...

    杨国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1091963.html
  • 茶之味与禅之味

    的这一切都是坐禅之人必须遵守的规定,就象禅门中必守的清规。按一种合理的推断来看这些必守的法则,禅门中法则高于一切,法则制约着坐禅之人,有法则才有禅门。从被动的遵守到人性最终主动的超越平常人的所欲所求,法则成为了修行者的路标。自然,法则与修行成为了一体。而茶在这里成为了一种介质,一种载体,在这里,茶归于本义,于禅坐中令人清醒,有了清醒,清修之心便可以与禅味相通,修行之心路可谓平坦了不少。于是,禅与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34656887.html